当前位置:首页>文库>
青城山-都江堰市
添加:2011-08-01 00:00:00 更新:2023-03-25 22:02:54 点击:1891
KEY标签: 青城山

青城山为中国道教发源地之一,属道教名山。
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古称“丈人山”,东距成都市68公里,处于都江堰水利工程西南10公里处。
主峰老霄顶海拔1600米。
在四川名山中与剑门之险、峨嵋之秀、夔门之雄齐名,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誉。
青城山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名山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并于2000年同都江堰共同作为一项世界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8年汶川地震中青城山受到比较大的影响。
青城山普照寺传奇故事奇案之一:普照寺暴富。
奇案之二:张献忠青峰山采石之谜普照寺与雪山寺的易名之争心莲和尚之谜青城山赋》地理位置展开→简介青城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成都平原西北部、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区内,距成都68公里,距都江堰青城山风光20张市区16公里。
古称丈人山,为邛崃山脉的分支。
青城山靠岷山雪岭,面向川西平原。
主峰老霄顶海拔1260米2007年测到的数据。
全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诸峰环峙,状若城廓,故名青城山。
丹梯千级,曲径通幽,以幽洁取胜,自古就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
与剑门之险、峨眉之秀、夔门之雄齐名。
青城山背靠千里岷江,俯瞰成都平原,景区面积200平方公里。
古人记述中,青城山有“三十六峰”“八大洞”“七十二小洞”“一百八景”之说。
青城山分前、后山。
前山是青城山风景名胜区的主体部分,约15平方公里,景色优美,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景点有建福宫、天然图画、天师洞、朝阳洞、祖师殿、上清宫等;后山总面积100平方公里,水秀、林幽、山雄,高不可攀,直上而去,冬天则寒气逼人、夏天则凉爽无比,蔚为奇观,主要景点有金壁天仓、圣母洞、山泉雾潭、白云群洞、天桥奇景等。
自古以来,人们以“幽”字来概括青城山的特色。
青城山空翠四合,峰峦、溪谷、宫观皆掩映于繁青城山旅游地图茂苍翠的林木之中。
道观亭阁取材自然,不假雕饰,与山林岩泉融为一体,体现出道家崇尚朴素自然的风格。
堪称青城山特色的还有日出、云海、圣灯三大自然奇观。
其中圣灯(又称神灯)尤为奇特。
上清宫是观赏圣灯的最佳观景处。
每逢雨后天晴的夏日,夜幕降临后,在上清宫附近的圣灯亭内可见山中光亮点点,闪烁飘荡,少时三、五盏,忽生忽灭,多时成百上千,山谷一时灿若星汉。
传说是神仙都会青城山的神仙朝贺张天师时点亮的灯笼,称为圣灯。
实际上,这只是山中磷氧化燃烧的自然景象。
青城之幽素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推崇,唐代“诗圣”杜甫来到青城山写下了“自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
为爱丈人山,丹梯近幽意”的佳句。
1940年前后,当代国画大师张大千举家寓居青城山上清宫。
他寻幽探胜,泼墨弄清彩,作品愈千幅,还篆刻图章一方,自号青城客。
六十年代,张大千在远隔重洋的巴西圣保罗画巨幅青城山全图》,供自己及家人卧游。
晚年自云:看山还故乡青,而今能画不能归,终身对故乡青城仙山充满着眷恋之情。
青城山是中国首批公布的风景名胜区之一,1982年,青城山作为四川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2007年5月8日,成都市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
素有“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之说。
2000年11月,青城山与都江堰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vvi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道教渊源青城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名山,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自东汉以来历经二千多年。
东汉顺帝汉安二年(公元143年),“天师”张陵来到青城山,选中青城山的深幽涵碧,结茅传道,青城山遂成为道教的发祥地,被道教列为“第五洞天”,全山的道教宫观以天师洞为核心,包括建福宫、上清宫、祖师殿、圆明宫、老君阁、玉清宫、朝阳洞等至今完好地保存有数十座道教宫观。
张道陵,原名张陵,客居四川,学道于鹤鸣山中,依据太平经》造作道书,自称出于太上老君口授,并根据巴蜀地区少数民族的原始宗教信仰,奉老子为教主,以道德经》为经典,创立了“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被后世尊为天师,改其名为张道陵。
传说道教天师张道陵晚年显道于青城山,并在此羽化。
此后,青城山成为天师道的祖山,全国各地历代天师均来青城山朝拜祖庭。
天师道经过张陵及其子孙历代天师的创建和发展,逐渐扩及全国。
晋隋时期,天师道有北天师道和南天师道的兴起和地区教派的产生。
青城山所传属于南天师道的正一教派。
至唐末,著名道士杜光庭来青城山,天师道传统乃与上清道结合。
上清道宣称修行得道可升“上清天”,比旧天师道理想的“太清境”更高。
杜光庭后来在前蜀皇帝王建手下做官,官至光禄大夫尚书户部侍郎,封上柱国蔡国公,晚年居青城山近30年,著书立说,对道教的发展影响很大。
明代,青城山道教所传属于全真道龙门派。
全真道与原来的天师正一道不同的是,它主张修道者要出家投师,住庵当道士,不娶妻室,不吃荤腥,创立了一套养身习静的修练方法。
道士住山,自然对宫观的维护,山林的栽培就更为重视。
明朝末年,战乱不断,道士逃散,直到清朝康熙八年,武当山全真道龙门派道士陈清觉来青城山主持教务,又使局面重新改观。
现在的青城山道教所传属于全真道龙门派丹台碧洞宗。
主要道教建筑●建福宫●老君阁●园明宫●上清宫●天师洞建福宫建福宫坐落于丈人峰下。
始建于建于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后经历代多次修复,现仅存两殿三院。
现存建筑为清代光绪年间公元1888年重建。
现有大殿三重,分别奉祀道教名人和诸神,殿内柱上的394字的对联,被赞为“青城一绝”。
建福宫筑于峭壁之下,气度非凡。
其左侧是明庆府王妃遗址,西行1千米,即至岩石耸立,云雾缭绕的天然图画。
宋代诗人范大曾在此为宋帝祈祷,皇帝特授名为会庆建福宫。
诗人陆游有诗描写当时的确良建福宫是黄金篆书榜金门,夹道巨竹屯苍云。
岩岭划若天地分,千柱眈眈在其垠,观宫内保存有古木假山、委心亭、明庆符王妃的梳妆台遗址,以及壁画、楹联等文物。
天然图画坊位于龙居山牌坊岗的山脊上,是一座十角重檐式的亭阁,建于清光绪(公元1875~1909年)年间。
这里风景优美,游人到此仿佛置身画中,故将其称为“天然图画”。
天然图画位于建福宫与天师洞之间,海拔893米,两峰夹峙。
游人至此,可见亭阁矗立于苍崖立壁、绿荫浓翠之间,如置身画中。
亭阁后是常有丹鹤成群,唳于山间的驻鹤庄;右有横石卧于两山之间的悬崖上,被称为天仙桥,传为仙人聚会游戏处。
老君阁老君阁位于青城第一峰绝顶(即彭祖峰顶,或称高台山、老霄顶),海拔高一千六百多米。
老君阁阁基宽四百平方米,共六层。
下方上圆.寓意天圆地方;层有八角,以示八卦;外观呈塔形,顶接三圆宝,以昭天地人三才之意。
老君阁造像,以徐悲鸿当年在青城的遗作紫气东来》(老子跨青牛出关图)为蓝本,经许多学者、艺术家和鉴赏家精研,并由青城山道友绘制、塑造而成。
老君像高十三米六,连牛身通高十六米。
悉按古典建筑规范,用钢筋水泥浇铸,精铜包里,金光炫目,栩栩如生。
自古及今!绝无仅有,乃融老子为古代思想家、哲学家及古老朴素唯物辩证相对论者之道教祖师光辉造像。
老君阁建筑群包括东华殿等处。
其中东华殿的一百平方米,长五间,中祀东华帝君,左右龛分祀吕纯圆明宫阳及锺离权。
老君阁于一九九二年秋兴建,历时三载竣工.为八百里青城圣境,又创一宏伟奇观。
园明宫圆明宫,坐落在青城丈人山北木鱼山的缓坡谷地。
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因供奉圆明道母天尊而得名。
宫内有四重殿堂:前为灵祖殿,供奉灵官神像;二殿为老君殿,供奉太上老君;三殿为斗姆殿,斗姆即圆明道母天尊,为北斗众星之母;后殿为三官殿,供奉天、地、水三官大帝,及全真道的吕祖、邱祖和重阳祖师。
殿堂之间,各有庭院,宫内宫外,瑞草奇花,楠木成林,松竹繁茂,有即景联云:“栽竹栽松,竹隐凤凰松隐鹤;培山培水,山藏虎豹水藏龙。
”环境十分出静宜人。
上清宫上清宫上清宫位于青城山第一峰、距峰顶约500米的半坡上。
上清宫始建于晋代,现存庙宇为清朝同治年间所建,上有天下第五名山、青城第一峰等摩崖石刻,宫门上清宫三字由蒋介石题寅。
宫内祀奉道教始祖李老君,有老子塑像和道德经》五千言木刻,还有麻姑池、鸳鸯井等传说遗迹……上清宫后为老霄顶、建有呼应亭、是赏观日出、神灯和云海奇观的绝佳地点。
天师洞天师洞洞中有“天师”张道陵及其三十代孙“虚靖天师”像。
自建福宫北行两公里即至青城主观——天师洞。
天师洞始建于隋朝大业天师洞年间,三面环山,一面临涧,古树参天,古分幽静。
现存殿宇建于清末,规模宏伟,雕刻精细,并有不少珍贵文物和古树。
相传东汉末年张道陵曾在此讲经传道。
观内正殿为三清殿,殿后有黄帝祠和天师洞等古迹。
天师洞右下角有一小殿,名三皇殿,内有轩辕、伏羲、神农石像。
洞门前有一株古银杏树,高约50余米,胸围706米、直径224米。
据说乃张天师手植,树龄已达1800余年。
1943年夏,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先生曾来青城山写生。
他在天师洞独居一室,先后创作了屈原九歌》中的插图国殇》、山鬼》等多幅作品,送给青城道士的奔马》和天马》图,已制成石刻陈列。
→环境特征青城山景区地处四川盆地西部边缘山地著名的“华西雨屏带”的中北段,约30°54′n和103°35′e。
全山有36座山峰,诸峰环绕状如城廓,山上树木茂盛,终年青翠,故名青城。
全境周围120km,保护面积1522hm2.区内气候温和湿润,属亚热带温湿型气候,年平均温度152℃,最热月极端温度342℃,最冷月极端温度一71℃;平均相对湿度81%;年降水量12251mm;无霜期271d数据由成都市气象局提供青城山地质地貌上以“丹岩沟谷,赤壁陡崖”为特征,土壤类

上一篇:峨眉山-峨眉山市

下一篇:龙虎山-贵溪市

青城山-都江堰市_全民汇展网

利用浏览器或微信扫一扫功能,扫一扫本二维码,可分享本篇文章或者手机上浏览!
本篇文章的短网址为:https://shorturl.w798.com/shorturl/s1Ejm3

短网址生成 缩短网址
(全文完)